站在瓜达尔港的码头上,海风里带着点咸腥味。远处货轮的身影在印度洋的海平线上若隐若现,我看着工地上那些吊车还在忙碌,心里头突然闪过一个念头:这片我们花了大力气建起来的海港,真没想到,最后可能会成为隔山相望那位老邻居——伊朗的救命稻草?这弯儿绕得可真够远的。
说起瓜达尔港,虽然新闻联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这个名字,但说实在的,普通老百姓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它位置的恐怕没几个。当年搞基建那会儿,我还年轻,总在办公室翻地图研究。记得有次同事老李凑过来指着一个点说:“瞧见没?要是有条道能直接通到这儿,咱们的船就不用挤破头过那个马六甲‘咽喉’了,油轮能少跑至少一多半的路,光想想都觉得省了多少真金白银!” 这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楚。你说值不值?反正国家投下去的人力物力,那绝对是天文数字。
可在印度洋上开个口子,哪那么容易?盯着这块肥肉的眼睛可多着呢。美国、印度这些大国就不说了,连新加坡这么个小国家都要掺和一脚。为啥?你说它能有什么矛盾?还不是因为瓜达尔要是起来了,从新加坡过境的船就少了,它收的那些“过路费”不就跟着缩水了?这事我记得特别清楚,大约零几年那阵子,有一阵子港口建设像是被冻住了一样,慢得叫人着急上火。后来才知道,就是新加坡公司拿到运营权那段时期,硬是压着不让建设跑起来,五年啊,整整五年!拖得巴基斯坦方面后来也急了。直到2013年,港口控制权好不容易才转回到我们手里,这才算按下了快进键。现在想想那段日子,工地上工人眼巴巴盼着活干的样子,都觉得那些被耽误的时间可惜得很。
好不容易把港口建得七七八八了,2016年都投入运行了。按说该是我们的成果自己享用了吧?可近两年,网上议论的风向好像有点怪。有些搞外贸的朋友聊天时会冒出这么一句:“你说这瓜达尔港,搞不好最终最大受益的是伊朗呢?” 这说法猛一听怪诞,可在地图上划拉一下,还真有点意思。瓜达尔港离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边界线太近了,也就一百公里不到。伊朗自己在边境那边不就有个恰巴尔港嘛?我们费劲修瓜达尔,不是为了跟伊朗的港口打擂台?听起来更像是自己人跟自家人干起来了。
但这个账不能光看眼前这点港口竞争。中东那片地,关系复杂得像团乱麻。伊朗是出了名的头铁,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色列的对立面。就冲这一点,美国人几十年如一日对它围追堵截,经济大棒挥得呼呼作响。去年底新一轮巴以冲突那会儿,美军的航母就围着中东海域转悠,明眼人都知道是给谁看。这种高压锅一般的环境下,伊朗的日子是真不好过。我有个远房表舅年轻时候在德黑兰跑过生意,回来直摇头:“制裁太狠了,正经买卖几乎寸步难行。”
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里,伊朗人最想冲破的不就是美国的封锁网吗?他们最大的“本钱”是什么?当然是地下黑金——石油!可美国眼睛瞪得像铜铃,死死盯着这块,谁敢大规模买伊朗石油?看看它隔壁的老邻居巴基斯坦就知道了,早年两国就筹划修一条横在边境上的天然气管道,蓝图都画好了,可落实呢?还不是因为怕华盛顿“翻脸”,这计划到现在还晾着呢!网友调侃说:“这就叫‘老死不相往来’的一线之隔。”
不过世界这么大,总有敢“铤而走险”的。中国这块巨大的制造基地,对能源的渴求像个无底洞,我们必须得保证这“血管”畅通。俄罗斯的、沙特的油轮照常来,那伊朗的呢?只要货好价实,干嘛不要?更何况伊朗那边主动提出来,说买卖可以用人民币结算!这多合拍。这时候再看回瓜达尔港的地理位置,豁然开朗——它不就正好可以做个安全又隐蔽的“中转站”吗?中东的油,悄悄地来,稳稳地输,伊朗绕开了制裁的锋芒,我们填满了能源的仓廪。这种操作,伊朗人怎么可能不视之为一根意外得来的“生命线”?难怪有在迪拜做能源生意的网友私底下感慨过:“路通了,油就能活了,有时一条管道真的比千军万马还管用。”
现在港口上那些塔吊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转动,海风吹久了,耳朵里嗡嗡的。建这座港口,我们图的当然是打通自家通向大洋的命脉,图的是发展,图的是未来那条能将中巴两国乃至周边区域拧成一股绳、一起过好日子的经济走廊。这事儿最终做成什么样子?没人能现在就打满包票。说不定瓜达尔港最后真能在无形中帮了困局中的伊朗一把。但归根结底,港口矗立在那里,铁轨延伸开去,连接着的,是更多可能性。它像个希望的门户,开在了这片风波不断的蓝色海面上。我们付出的心血浇灌出的这条路,或许在无意间,真的为邻居点了一盏意想不到的灯。这种连带效应,大概也算得上是另一种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了吧?
淘配网-炒股配资学习-低息股票配资-南宁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