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乌兰察布日报
在李镇西老师所写的《爱心与教育》中,作为教师的他感受到了从事教育的幸福和满足。对一名老师来说,只有对其职业有着深刻的感情,才能在教育上更加用心,才会产生新的教学理念,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学生身上。
教育的前提一定是爱,若不存在爱,那么教育将会失去意义。作为一名老师,一定要在教育的同时,将爱普及至每一位同学,这也是师德最基础的要求,只有当老师拥有这样的态度,才能做好教育事业。对学生付出足够的爱心,才能在教导学生的思想上更具实践力,这也是新课标对于老师的要求,有爱心。
一次上课一位学生多半节课都软绵绵地趴在桌子上,别的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,而他只是简单地动动嘴皮子,一点精气神也没有,我看了他好几眼,他仍然无动于衷,最后我当众点了他的名字,他才勉强坐起来点,不一会儿,又趴到桌子上面了。下课后,我带着怒气把这位同学带到办公室,经过询问,这位同学小声地啜泣道:“老师,我早上在家就不舒服,我妈妈让我坚持。”当时我听完这位同学的回答后,别提内心有多懊悔了,还好当时并没有做出当面训斥他的举动,但是我从内心里仍旧错怪了他。
从本质上来看,并不是错怪这么简单,实则是属于我自己工作上的失误。作为老师,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灵全面的了解和呵护,特别是在学生犯错受批评的时候,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再作最后的决定。如果没有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的了解,就盲目地下判断,对于学生而言,是极其不公平的,同时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,也会对老师的威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。在此之后,当我发现有学生犯错的时候,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其犯错的原因,然后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批评和教育,并要求其发表自己的看法。所以,在教育的过程当中,一定要充满爱,爱即是尊重,从某些层面来说,是给予学生极大的尊重,尊重其情感、思想、个性、差异、人权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内容,此外,一定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权利。
因此,即便是对于犯了错的学生,也应该尊重他们,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存在。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相对薄弱,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经常犯错误。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,难免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,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。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出错的权利,用关爱和帮助去引导、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。只有这样,在今后的教育当中,学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宽容的态度。
参考文献:
《爱心与教育》
兴和县明德小学陈学峰 郝苗苗
兴和县教体局 许文清
[手机扫一扫]
淘配网-炒股配资学习-低息股票配资-南宁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