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襄阳日报
汉水襄评
最近中高考相继放榜,各种高分喜报刷屏。在这个夏天,我市12岁“工地少年”扬扬的故事,意外地打动了2000多万网友的心。
一边是朋友圈里刷屏的分数排名,一边是“工地少年”扬扬惦记着要给爸爸买双新鞋。一边是人们对名校的焦虑追逐,一边是少年那句朴朴实实的话:“干活也是学习。”这不是对教育选择的评判,而是一次关于成长可能的温暖提醒。
教育的目的,不止于一张试卷的厚度。当记者询问扬扬“为何不利用暑假去学习”时,他擦拭额角的汗珠回答:“在工地干活也是一种学习。”这个场景像一记无声的叩问:我们是不是已将“学习”定格在书本与考卷之间?扬扬在工地学会了水电布线,这是不是生动的生活教育?当孩子学会体恤父亲为其赚钱买鞋时,我们是不是看到了那份孝心正在生根发芽?当他在烈日下坚持完成管道安装,他的抗压能力是不是得到增强?
技能、孝心、毅力……这些正是为人父母真正期盼的东西!
其实,孩子的优秀,也藏在分数之外的生命褶皱里。高考季的聚光灯下,那些落榜孩子的黯然神伤似乎成了“失败”的代名词。但请看向“工地少年”扬扬:他8岁时就懂得分担家庭重担,他也许解不出奥数题,却能精确计算水管弯头的倾斜角度;他的作文未必满分,但“给爸爸买双新鞋”的承诺,是人性最璀璨的诗篇。
多元成长路径,需从除“唯分数滤镜”开始。教育的终极胜利,是让孩子在命运风暴中依然挺直脊梁。这样的故事并非倡导放弃学业,而是展现生命的韧性如何在不同环境中萌芽。扬扬的父亲或许给不了补习资源,但他言传身教了勤劳与坚韧——这才是孩子抵御人生风雨的铠甲。
扬扬用沾满油污的双手提醒我们:教育不是单向度的分数竞赛,而是多维度的生命绽放。在考场书写理想的孩子值得掌声,在病房照顾奶奶的孩子同样可贵;收到名校录取书的孩子令人欣喜,为父亲买双新鞋的孩子更该被温柔以待。当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凝视着“工地少年”眼中闪烁的光,才会真正懂得陶行知所言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”的意义。
淘配网-炒股配资学习-低息股票配资-南宁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