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财联社报道,当地时间8月1日,特朗普在“真实社交”发文,称因梅德韦杰夫“挑衅言论”,已下令两艘核潜艇部署至相关区域。
这场风波的导火索,是特朗普对俄乌和谈的步步紧逼。从7月中旬开始,他多次对俄罗斯划定谈判期限,先是给出50天时间要求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,没过几天就将期限压缩到10至12天,最终明确8月8日为最后节点。他放出狠话,逾期不谈判就加码制裁,还会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高额“二级关税”。
面对这种强硬姿态,俄罗斯方面最先作出反应的是梅德韦杰夫。这位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在社交媒体上直言,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是在“玩危险游戏”,每一次催促都是在向战争靠近,而且这战争可能不是俄乌之间,而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。他还嘲讽特朗普别学“瞌睡乔”,言语里的挑衅意味显而易见。
梅德韦杰夫(资料图)
特朗普显然被这番话激怒了。他在社交媒体上回击,称梅德韦杰夫是“失败的前总统”,警告对方“注意言辞”,还顺带批评了俄罗斯与印度的贸易往来,说两国是在“拖垮各自的僵尸经济”。一来二去的嘴仗没停多久,特朗普就下令调动核潜艇,虽然没说清是战略型还是攻击型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是在用军事动作施压。
展开剩余74%美军现役核潜艇型号不少,俄亥俄级、弗吉尼亚级、海狼级、洛杉矶级都在列。这些潜艇性能先进,确实有威慑力。可俄罗斯的核潜艇实力也不弱,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样样齐全,核武库规模和性能更是能与美国掰手腕。有分析认为,美国这次派潜艇逼近俄本土,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。
就拿战略核潜艇来说,这类装备带着射程上万公里的洲际导弹,按常理该在远离敌方的安全海域活动。真要是开到俄罗斯周边,反而容易被俄军反潜力量盯上,变成活靶子。攻击型核潜艇虽然适合近海作战,但俄罗斯对本土周边海域的防御向来严密,想靠这个形成实质威胁,难度不小。
这边美军动作不断,俄罗斯核心层却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。普京在与卢卡申科会面时说,俄乌谈判有必要,之前的会谈也有积极成果,要是乌克兰现在不想谈,俄罗斯可以等。他还提到2024年6月提出的解决条件仍然有效,重点是要消除冲突的根源。这话被解读为给局势降温的信号。
特朗普和普京(资料图)
几乎同时,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公开表态,说俄罗斯认同美国“负责任的立场”,绝不会让美俄直接冲突。这话是回应美国务卿鲁比奥的,对方也认为两个核大国不能直接军事对抗。拉夫罗夫还特意提到,梅德韦杰夫不是决策者,他的话不用太在意。
普京和拉夫罗夫的表态,透着俄罗斯的谨慎。毕竟美俄都是核大国,真要是闹到核对峙的地步,后果不堪设想。冷战结束后,这么高强度的核力量对峙场景极为罕见,谁都不想开这个头。
可梅德韦杰夫似乎没打算收敛。面对特朗普的回击,他再次发文,说自己几句话就让“据说很强硬的美国总统”紧张,正好说明俄罗斯走的路没错,会一直坚持下去。他还拿苏联时期的“死手系统”说事,那是冷战时建的自动化核报复系统,一旦本土遭核打击,会自动发射核武器反击,这话里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。
这就形成了有趣的对比:俄罗斯核心决策层在尽量避免局势升级,梅德韦杰夫却持续释放强硬信号。有人猜测,这是不是俄罗斯的“双轨策略”——一边用温和态度争取谈判空间,一边用强硬言论试探美国底线。
特朗普这边,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也有缘由。他对俄乌和谈进展慢感到不满,觉得俄罗斯没把他的警告当回事。毕竟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到现在,西方对俄制裁一轮接一轮,俄罗斯早就适应了。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,打了三年多的俄军也没太当回事。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,确实没起到预期效果。
俄军甚至还加大了对乌打击力度,不仅轰炸基辅造成伤亡和损失,地面部队还攻占了乌东战略要地恰索夫亚尔。这些动作,在特朗普看来,无疑是对他的“无视”。
更让特朗普窝火的是,梅德韦杰夫的嘲讽戳中了他的痛点。作为美国现任总统,被外国官员公开叫板,面子上挂不住。下令派核潜艇,多少有点“挽尊”的意思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局势升温的节骨眼上,俄罗斯还有新动作。8月1日,普京宣布最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“榛树”首套量产型已交付部队,要部署在白俄罗斯。白俄罗斯挨着北约,把这种先进导弹放那儿,显然是对北约和美国的反制。
“榛树”导弹的部署,和美军核潜艇逼近形成了对峙态势。一个在北约家门口架起“快箭”,一个在俄本土附近亮出“深海利刃”,美俄之间的军事威慑博弈越来越明显。
现在的焦点集中在8月8日这个期限上。特朗普会不会真的按说的那样加码制裁?俄罗斯会不会在谈判问题上松口?这些都是未知数。
核威慑虽然是底牌,但谁都不想真用上。普京说“失望源于过高期望”,似乎在暗示特朗普的要求不切实际。拉夫罗夫的表态,更是直接给“直接冲突”划了红线。
俄乌冲突本身就够棘手了,现在美俄直接介入的风险加大,让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势都跟着紧张。毕竟两个核大国一旦擦枪走火,后果谁都承担不起。
发布于:江苏省淘配网-炒股配资学习-低息股票配资-南宁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